“上坟不能上三代”,一般来说上坟都是对直系亲属,是自己的父辈、爷爷辈,意思是指除了自己的父辈、爷爷辈,在往上数的长辈就是三代的人了。据老人们说,给三代以上的先人上坟,对活着的年轻人不利,会折寿。不过,这也是一种迷信的说法。
其实,不上三代坟也很好理解,也并不是上了三代人以上的坟就不吉利。一般在农村来讲,有“一坟管三代”的说法,也就是说一坟和三代的荣辱兴衰有关联,按照人的平均年龄来说,三代以上的坟再去管也没有能力了。
没有能力管的坟肯定也会荒芜,再说我国现在处于人多地少的情况,对土地资源也是一种浪费,随着时间的流逝,久而久之也就会消失不见。
“祭拜不能过未时”,所谓的未时是古人的一种记时方法,现在说24个小时,古人说十二时辰,用十二地支属相来代替时间的:即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
未时也就是指下午1点到3点,古人认为过了未时,也就是下午3点以后,不宜去上坟祭祀。
以前的人们都很迷信于鬼神之说,在古人看来,鬼怪是喜阴怕阳的。早上到下午3点之前,阳气比较旺盛,在这个时间段,人们去进行上坟祭祀,自然也就沾不上阴气、晦气,运势也不会受到影响,是祭祀的好机会。
而到了下午3点之后阳气逐渐退去,而阴气也会开始上升,加上清明节这一天又阴雨天较多,也会导致环境阴冷,所以,才有了“祭拜不过未时”的说法。
说白了,也是人们的迷信思想在作祟,鬼神之说本就是信则有、不信则无的事。这句话只是古人想告诉后人,祭祀先人时,要早些去、别太晚是对先祖最起码的尊敬。大家说对吧!
不过现在就很少见了,因为家家户户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,很少有一个大家族在一起过日子的场景。
但孝顺在我们心中,说实话,人死之后可能对于一切事物都已经感觉不到,所以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心中更加好受,更加安慰。
所以与其趁人死后悔恨,倒不如生前多去陪伴他们,家里的老人都上了岁数,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去陪伴,这样日后也不会太后悔。
综上所述,这就是古人说的“扫墓不过三代,上坟不过未时”的原因和讲究了,其实老祖宗说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有迷信的一面但也有尊重先人的一面,要知道古人可是非常重视孝道的,他们认为百善孝为先,若是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家人都不孝顺,那么对于其他人也会非常冷血。
但相反若是对自己的家人十分孝顺,那么对其他人也一定差不到哪里去,所以孝顺是非常重要的,甚至古代臣子的更是要处处孝顺,因为一代让政敌发现自己不孝顺,弹劾到皇帝那里,皇帝也是会十分震怒的。
但到了现在,倒没有这么多的讲究,这不是说大家不孝顺,而是说少了许多的繁文缛节,孝顺都在心里了。
但虽然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麻烦,每天起早请安等等,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,例如身在远方一定要每天给家中的父母老人打个电话。
如果在一个城市的话可以不在一起生活,但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,他们的年纪都越来越大,我们还很年轻,所以很多事情都应该是我们来为父母做了。
结语
其实就像竹子一样,当新的竹子长出来时,所有老竹子都会使劲的将新竹子拖上去,这样竹子才会长的越来越高,越来越多,最后形成了一片茂密的竹林。
就如我们一般,当父母有了孩子之后,会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给孩子,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,学习很多的知识,还会尽可能的带他们出去旅游见世面,让孩子们一天天茁壮的成长,父母也一天天老去。